村窝文化知识

  • 首页
  • 汉语拼音
  • 字词归纳
  • 名句名篇
  • 历史典故
  • 文化常识
  • 琴棋书画
村窝
这里是地球村里的安乐窝,一个介绍文化知识的网站。(cwv.cn 村窝V)
文化常识

一文读懂姓、氏、名、字、号

姓、氏、名、字、号 上学背古诗、古文时候, 大家都遇到过一个很头疼的事, 就是记古人的名字。 单记一个名字其实没什么, 但每个古人总有那么几个“别名”: 有的叫“字”,有的叫“号”。 比如↓ 今天青果君就来谈一谈这方面的知识,主要讲一讲姓、氏、名、字、号的起源及演变。 孟子曾说:“姓所共也,名所独也。”姓名,尤其是名字,是一个人所独有的符号标志。 姓 姓氏不分家,先有姓,后有氏,姓起源于母系社会,代表母亲一系,即子随母姓。 许慎《说文解字》卷二四“女部”:“姓,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班固《白虎通德论》卷九曰…

2025年6月22日 0条评论 233点热度 0人点赞 admin 阅读全文
名句名篇

今日夏至!夏天的20个雅称,你知道几个?

6月21日10时42分,我们将迎来夏至节气。   夏至是北半球白昼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也是“日光盈满雨充沛,月池荷花闻蝉鸣,浮瓜沉李沐堂风,蒲扇藤椅望星空”的美好时节。 夏至的到来,标记着盛夏季节的开始。你知道吗?古人给每个夏天都赋予了诗意的名字,美到极致。今天,一起来看看 《夏天的20个雅称》 01 首夏‌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南北朝·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首夏”指初夏,春末夏初,气候温和,芳草未衰,万物生机勃勃。“清和”与“未歇”勾勒出初夏的温润与活力。 02 孟夏‌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

2025年6月21日 0条评论 419点热度 0人点赞 admin 阅读全文
字词归纳

常见的106个多音字

2025年6月21日 0条评论 195点热度 0人点赞 admin 阅读全文
汉语拼音

“一骑红尘”,很多人都读错了……

近日,电视剧《长安的荔枝》正在热映中,“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一诗句的读音也引发热议。   “骑”在这里该读“qí”还是“jì”?6月17日,相关话题冲上热搜!   主持人康辉解释说,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的第七版可知,“骑”字在表示“骑兵”或“骑马的人”时,仅标注“qí”一个读音,而“jì”被明确标注为“旧读”。   据新华日报消息,记者咨询多位中小学老师,也证实了康辉的说法,语文课本中,“一骑红尘妃子笑”中的“骑”念qí。   早在1985年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

2025年6月20日 0条评论 223点热度 0人点赞 admin 阅读全文
历史典故

“平头百姓”为什么叫平头,难道都是推了平头吗?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若是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   “平头百姓”就是指普通百姓。何谓“平头”?“平头”真的是是指的头型吗。男女老少,高矮不等,也不能用齐平的头这样的景象来加以形容。那画面就真的很神奇了。最近在许晖的书中找到了解释。 其实,“平头”乃是一种裹头的头巾,这种头巾至迟到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成为巾带制度的一种常服了,而且属仆役专用。 中国古代把头上戴的东西称作“头衣”,共分四种:冠,冕,弁,帻。前三种是士以上阶层的男子所戴,庶民只能戴“帻(zé)”,这些头衣都是直接戴…

2025年6月19日 0条评论 252点热度 0人点赞 admin 阅读全文
历史典故

“雕虫小技”,雕的是什么“虫”?

中国人是非常谦虚的。如果某人在某领域或某方面取得了过人的成绩,受到别人称赞时,当事人往往都会谦虚地说:“雕虫小技,不足挂齿。” 那么为何在这个情况下,说这个话呢? 有典故说这个用法缘起于唐朝。当时,有一个叫做韩明宗的人,为人十分热心,喜欢帮一些年轻人谋求好的前程,有一次,当时的大才子李白给韩明宗写了一封信,并附上了自己的一些诗文,请韩朝宗帮忙介绍工作。李白在信的最后写道: 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 意思是说,恐怕我写的文章,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伎俩,不够让大人欣赏。 那么,这个“雕虫”,究竟是雕的什么虫呢?其实,雕虫…

2025年6月18日 0条评论 297点热度 0人点赞 admin 阅读全文
历史典故

何谓“下榻”,有“上榻”这种说法吗?

“下榻”指住宿,比如:外宾在XX宾馆下榻。那“下榻”这个词来源于哪里,为什么不说“上榻”呢? 首先解释一下“榻”。“榻”是古代的一种床,矮小狭长,可以自由移动或悬挂起来。《孔雀东南飞》中有“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的说法。所谓“下榻”本义是指放下榻准备睡觉。王勃在《滕王阁序》赞美洪州人才辈出,云:“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这里的徐孺又名徐稚,是东汉豫章南昌人,当时名士。徐孺家贫,但从不喜结交权贵。由于德才兼备多次被征辟,但徐稚都婉言谢绝,被当地一些人誉为“南州高士”。 “徐孺下陈蕃之榻…

2025年6月16日 0条评论 430点热度 0人点赞 admin 阅读全文
历史典故

为什么说“不管三七二十一”,而不是四七二十八呢?

我们常说“不管三七二十一,也要……”,意思是不论事情结果是好是坏,都要不顾一切试一试,碰碰运气。 那么这个类似乘法口诀的成语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不是四七二十八?三八二十四? 没错,这句俗语的确来自乘法口诀,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诞生了乘法口诀表,曾出土过竹简《九九术》。 《战国策·齐策一》中就记载了一则关于“三七二十一”的故事。 战国时期,“战国七雄”中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渐渐强大,为了各国利益,其余六国在鬼谷子弟子苏秦的“合纵”主张下联合起来抗秦。 苏秦在游说齐国时对齐宣王曾说:“临淄之中七万户,臣窃度之,不下户三男…

2025年6月16日 0条评论 227点热度 0人点赞 admin 阅读全文
文化常识

“打油诗”打的是什么油?酱油还是菜油?

大多数人的学生时代,总会有那么几个“有才”的同学,喜欢编一些像顺口溜一样的“诗句”。这类句子初听觉得有趣,细想也觉得不无道理。 比如曾经用来劝慰失恋的“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花?”,“打油诗”指的就是这种具有娱乐性的诗体。 那么既然叫“打油诗”,难道是在打油的时候创作的诗句? 诗歌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诞生于上古时期,本就是源于生活中的各种事情而产生的一种富有情感、包含韵律的语言表达形式。 到唐代,国家的强盛以及百姓的安居乐业为诗歌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于是诗歌在唐代达到巅峰,并发展出了五言、七言、绝…

2025年6月14日 0条评论 212点热度 0人点赞 admin 阅读全文
历史典故

为什么把礼让别人称为“退避三舍”?

“退避三舍”现多指退让和回避,以缓和、避免冲突。舍在古代是一种行军里程的单位,“一舍”为三十里,“三舍”就是九十里。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向后退让九十里,以表示尊敬和谦让。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及楚,楚之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橐鞬,以与君周旋。’” 这个典故与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有关。晋文公…

2025年6月13日 0条评论 226点热度 0人点赞 admin 阅读全文
1…34567…19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刘邦称帝后,为了避免父亲给他下跪,想出一妙招,后世沿用两千年。 为什么用小蛮腰形容女子细腰是什么意思 打麻将“和”牌为什么叫“和(hú)”牌? 酱油分生抽和老抽,“抽”指的是啥意思?区别很大,看完长知识了 古语说“三长两短”,是哪三长和哪两短?专家:有4个历史渊源 一个古代服务员的故事——店小二这一称呼的由来 周公与做梦有啥关系 古代与龙、凤、麟并称“四灵”的龟,后来怎么沦为了骂人的话? 说说中国古代学堂的雅称:私塾、书院、国子监等 历史上为什么要叫“黎民百姓”,”黎明百姓”从何而来? 信口雌黄,雌黄是什么? “黄花大闺女“里的“黄花”是哪种花?
中国各个城市别称大全,古称别称和雅称150条千古流传的对偶佳句上厕所为什么用“上”,下厨房为什么用“下”?两者有何不同?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什么是“三教九流”?66个必备中国文学常识元旦诗词6首,6种人生情境说说腊八节2024年十大语文差错公布!超长古诗文9关挑战说说除夕“我的生肖到底属啥?”这事儿竟然是有国家标准的!
古今单位换算 信口雌黄,雌黄是什么? 《论语》名言精选50条 “打油诗”打的是什么油?酱油还是菜油? 古代的“龙生九子”是哪九子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分别指哪里?其典故跟神话与《诗经》有关 古代“琴棋书画”各指的是什么? 古今孝敬父母的名句 “我的生肖到底属啥?”这事儿竟然是有国家标准的! “青梅”和“竹马”为什么是一对? 16首描写桃花的传世诗句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
本站QQ群: 73530681
建站是情怀!本站所转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有益信息宣传中国文化,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并且我们已标明出处,若有侵犯,请联系:readweb#qq.com (#换成@)删除。

COPYRIGHT © 2022 cunwo.cn.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

黔ICP备07001263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