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窝文化知识

  • 首页
  • 汉语拼音
  • 字词归纳
  • 名句名篇
  • 历史典故
  • 文化常识
  • 琴棋书画
村窝
这里是地球村里的安乐窝,一个介绍文化知识的网站。
文化常识

俗语“不撞南墙不回头”中的“南墙”,到底是指什么墙?

今天要说的这句俗语大家非常熟悉,叫“不撞南墙不回头”,比喻不到绝境不肯死心,也比喻认死理,听不进不同的意见,同义词还有“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一条道走到黑”等等。 民间智慧擅长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经验作比,棺材”、“黄河”、“一条道”都容易理解,不过“不撞南墙不回头”这一俗语中的“南墙”,到底是指什么墙呢? 古代中国房屋的方向大都是坐北朝南,大门一进来还有一堵墙,叫“影壁”或“照壁”,不仅可以遮挡外人的目光,而且风水学上还可以阻拦直来直去的气流。 这堵墙就是“南墙”,从正房门出来向外走时,必须避开这…

2025年7月1日 0条评论 18点热度 0人点赞 admin 阅读全文
历史典故

为什么是“装蒜”,而不是“装葱”或者“装姜”?

当我们称一个人不懂装懂或装腔作势时,常会用到一个词——“装蒜”,那么,为什么是“装蒜“而不是“装葱”或是其它呢?   算命先生说 古代人们在遇到问题或者疑惑不解时,常会找算命先生算一卦。而一个合格的算命先生想到达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掐会算”的境界,往往需要研究周易,记些口诀,懂得命理知识。 但有些不懂装懂的人有时候也常常做出摇头晃脑的,口中念念有词,左手大拇指在手掌里戳戳点点的姿态,装成深不可测的模样为人解惑,然而又在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 这些装出能掐会算样子的人,就被人称为“装算”,装算和装蒜…

2025年6月25日 0条评论 74点热度 1人点赞 admin 阅读全文
文化常识

古代的更夫是如何判断时间的?他们除了打更,还有项更重要的任务

钟表,是现代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计时器,有了钟表,生活才有了规律,秒针分针滴答滴答的走着,时间流逝,才有了昨天今天和明天。但是在古代,钟表可是奢侈品,在钟表还无法量产的千年前,人们生活中的计时器就是更夫。 每到夜晚来临时,就会有打更的声音传来,告诉人们现在是几点了, 更夫们的工作其实非常辛苦,他们除了报时,在历史上还有更重要的任务,大家知道是什么吗?而且白天没有更夫,古人们又是如何知道时间的呢? 一、古代计时方法 为了计算时间,古人也是极大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几千年前,人们就学会通过辨别太阳升起,一天中的最高点与…

2025年6月24日 0条评论 63点热度 0人点赞 admin 阅读全文
文化常识

“压轴戏”是不是最后一个节目?

我们在看戏曲或各种现场表演时,通常会将最后一个节目称为“压轴戏”,意思是最为精彩、出色的节目。 同时,“压轴”也被用来比喻人,比如最后出场的最重要、举足轻重的人物,叫做“压轴人物”。 “压轴”真的是指最后一个? “压轴”原本是戏曲中的词语,本指的是一场戏的倒数第二个节目,最后一个其实叫做“大轴”或“压台”。 在我国传统戏曲表演中,一场戏往往有多个剧目,持续时间也很长,因此将戏目按照一定顺序划分为几个时间段。 比如在京剧中,最先开场的是“开锣戏”,其次叫做“早轴”或“小轴”,跟着后面的是“中轴”,再往后就是倒数第二的…

2025年6月24日 0条评论 68点热度 0人点赞 admin 阅读全文
历史典故

无事不登三宝殿?那哪些事情可以登?

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意思是没有重大的事情不用去三宝殿,现在也比喻没事不会登门造访,肯定是有事相求才会找上门来。 此语出自明代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小媳妇无事不登三宝殿,奉本县正宅衙内分付”。 一般在这句话后面,人们还会随意发挥增加一句。如“有事方来求助贤”或是“有心才上五台山”。 那么既然叫“三宝殿”,就先来说说是哪三宝。 按照佛教的观念,“以佛讲法,僧保守之”,于是“佛宝、法宝、僧宝”即被视为佛教的“三宝”。 “佛宝”就是有大觉大知之人。“佛”从梵文翻译过来本就是“觉悟”的意思,指那些真正能够斩断尘念,…

2025年6月23日 0条评论 75点热度 0人点赞 admin 阅读全文
历史典故

一言既出 驷马难追的驷: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们经常说一句话:“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里面的“驷”是指四匹马拉的车。春秋时期的车马坑出土情形也证明了这一点,当时大部分的车都是四匹马来拉车。不仅考古证明了这一点,早在古籍文献里也常常写到这种情况。 《诗经*国风》里有一首诗叫《清人》,描写了军队战士在外戍守的情景。在这首诗里很自然地就描写到了战车,其中有句子说“驷介旁旁”。“驷”就是说战车是由四匹马来拉,“介”是铁甲,拉车的马也要披甲。“旁旁”是很强壮的样子。这乘战车由四匹强壮的、披甲的战马来驾车,马威风凛凛,马跑起来车也疾驰如风。 拉车的四匹马都是公马,诗里…

2025年6月23日 0条评论 78点热度 0人点赞 admin 阅读全文
文化常识

一文读懂姓、氏、名、字、号

姓、氏、名、字、号 上学背古诗、古文时候, 大家都遇到过一个很头疼的事, 就是记古人的名字。 单记一个名字其实没什么, 但每个古人总有那么几个“别名”: 有的叫“字”,有的叫“号”。 比如↓ 今天青果君就来谈一谈这方面的知识,主要讲一讲姓、氏、名、字、号的起源及演变。 孟子曾说:“姓所共也,名所独也。”姓名,尤其是名字,是一个人所独有的符号标志。 姓 姓氏不分家,先有姓,后有氏,姓起源于母系社会,代表母亲一系,即子随母姓。 许慎《说文解字》卷二四“女部”:“姓,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班固《白虎通德论》卷九曰…

2025年6月22日 0条评论 85点热度 0人点赞 admin 阅读全文
名句名篇

今日夏至!夏天的20个雅称,你知道几个?

6月21日10时42分,我们将迎来夏至节气。   夏至是北半球白昼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也是“日光盈满雨充沛,月池荷花闻蝉鸣,浮瓜沉李沐堂风,蒲扇藤椅望星空”的美好时节。 夏至的到来,标记着盛夏季节的开始。你知道吗?古人给每个夏天都赋予了诗意的名字,美到极致。今天,一起来看看 《夏天的20个雅称》 01 首夏‌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南北朝·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首夏”指初夏,春末夏初,气候温和,芳草未衰,万物生机勃勃。“清和”与“未歇”勾勒出初夏的温润与活力。 02 孟夏‌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

2025年6月21日 0条评论 110点热度 0人点赞 admin 阅读全文
字词归纳

常见的106个多音字

2025年6月21日 0条评论 80点热度 0人点赞 admin 阅读全文
汉语拼音

“一骑红尘”,很多人都读错了……

近日,电视剧《长安的荔枝》正在热映中,“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一诗句的读音也引发热议。   “骑”在这里该读“qí”还是“jì”?6月17日,相关话题冲上热搜!   主持人康辉解释说,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的第七版可知,“骑”字在表示“骑兵”或“骑马的人”时,仅标注“qí”一个读音,而“jì”被明确标注为“旧读”。   据新华日报消息,记者咨询多位中小学老师,也证实了康辉的说法,语文课本中,“一骑红尘妃子笑”中的“骑”念qí。   早在1985年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

2025年6月20日 0条评论 91点热度 0人点赞 admin 阅读全文
12345…15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俗语“不撞南墙不回头”中的“南墙”,到底是指什么墙? 为什么是“装蒜”,而不是“装葱”或者“装姜”? 古代的更夫是如何判断时间的?他们除了打更,还有项更重要的任务 “压轴戏”是不是最后一个节目? 无事不登三宝殿?那哪些事情可以登? 一言既出 驷马难追的驷:到底是什么意思 一文读懂姓、氏、名、字、号 今日夏至!夏天的20个雅称,你知道几个? 常见的106个多音字 “一骑红尘”,很多人都读错了…… “平头百姓”为什么叫平头,难道都是推了平头吗? “雕虫小技”,雕的是什么“虫”?
中国古代纪年月日中国古代官职类文化常识汇总中国各个城市别称大全,古称别称和雅称150条千古流传的对偶佳句上厕所为什么用“上”,下厨房为什么用“下”?两者有何不同?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什么是“三教九流”?66个必备中国文学常识元旦诗词6首,6种人生情境说说腊八节2024年十大语文差错公布!超长古诗文9关挑战
诗词中描写的景象大汇总 汉族的“汉”是怎么来的? 端午时节话屈原 春节习俗(大年初一到十五) 唐诗三百首(全) 一件事没着落为什么说“黄了”? 寺庙寺庙,“寺”和“庙”一样吗?有什么区别? 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词名句 常用的360句歇后语 中国历史上最受欢迎的40首古诗词 150条千古流传的对偶佳句 古时候“一炷香”、“一盏茶”、“一顿饭”是现在的多长时间?
本站QQ群: 73530681
建站是情怀!本站所转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有益信息宣传中国文化,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并且我们已标明出处,若有侵犯,请联系:readweb#qq.com (#换成@)删除。

COPYRIGHT © 2022 cunwo.cn.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

黔ICP备07001263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