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窝文化知识

  • 首页
  • 汉语拼音
  • 字词归纳
  • 名句名篇
  • 历史典故
  • 文化常识
  • 琴棋书画
村窝
这里是地球村里的安乐窝,一个介绍文化知识的网站。
文化常识

古代的更夫是如何判断时间的?他们除了打更,还有项更重要的任务

钟表,是现代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计时器,有了钟表,生活才有了规律,秒针分针滴答滴答的走着,时间流逝,才有了昨天今天和明天。但是在古代,钟表可是奢侈品,在钟表还无法量产的千年前,人们生活中的计时器就是更夫。 每到夜晚来临时,就会有打更的声音传来,告诉人们现在是几点了, 更夫们的工作其实非常辛苦,他们除了报时,在历史上还有更重要的任务,大家知道是什么吗?而且白天没有更夫,古人们又是如何知道时间的呢? 一、古代计时方法 为了计算时间,古人也是极大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几千年前,人们就学会通过辨别太阳升起,一天中的最高点与…

2025年6月24日 0条评论 151点热度 0人点赞 admin 阅读全文
文化常识

“压轴戏”是不是最后一个节目?

我们在看戏曲或各种现场表演时,通常会将最后一个节目称为“压轴戏”,意思是最为精彩、出色的节目。 同时,“压轴”也被用来比喻人,比如最后出场的最重要、举足轻重的人物,叫做“压轴人物”。 “压轴”真的是指最后一个? “压轴”原本是戏曲中的词语,本指的是一场戏的倒数第二个节目,最后一个其实叫做“大轴”或“压台”。 在我国传统戏曲表演中,一场戏往往有多个剧目,持续时间也很长,因此将戏目按照一定顺序划分为几个时间段。 比如在京剧中,最先开场的是“开锣戏”,其次叫做“早轴”或“小轴”,跟着后面的是“中轴”,再往后就是倒数第二的…

2025年6月24日 0条评论 142点热度 0人点赞 admin 阅读全文
历史典故

无事不登三宝殿?那哪些事情可以登?

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意思是没有重大的事情不用去三宝殿,现在也比喻没事不会登门造访,肯定是有事相求才会找上门来。 此语出自明代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小媳妇无事不登三宝殿,奉本县正宅衙内分付”。 一般在这句话后面,人们还会随意发挥增加一句。如“有事方来求助贤”或是“有心才上五台山”。 那么既然叫“三宝殿”,就先来说说是哪三宝。 按照佛教的观念,“以佛讲法,僧保守之”,于是“佛宝、法宝、僧宝”即被视为佛教的“三宝”。 “佛宝”就是有大觉大知之人。“佛”从梵文翻译过来本就是“觉悟”的意思,指那些真正能够斩断尘念,…

2025年6月23日 0条评论 147点热度 0人点赞 admin 阅读全文
历史典故

一言既出 驷马难追的驷: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们经常说一句话:“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里面的“驷”是指四匹马拉的车。春秋时期的车马坑出土情形也证明了这一点,当时大部分的车都是四匹马来拉车。不仅考古证明了这一点,早在古籍文献里也常常写到这种情况。 《诗经*国风》里有一首诗叫《清人》,描写了军队战士在外戍守的情景。在这首诗里很自然地就描写到了战车,其中有句子说“驷介旁旁”。“驷”就是说战车是由四匹马来拉,“介”是铁甲,拉车的马也要披甲。“旁旁”是很强壮的样子。这乘战车由四匹强壮的、披甲的战马来驾车,马威风凛凛,马跑起来车也疾驰如风。 拉车的四匹马都是公马,诗里…

2025年6月23日 0条评论 241点热度 0人点赞 admin 阅读全文
文化常识

一文读懂姓、氏、名、字、号

姓、氏、名、字、号 上学背古诗、古文时候, 大家都遇到过一个很头疼的事, 就是记古人的名字。 单记一个名字其实没什么, 但每个古人总有那么几个“别名”: 有的叫“字”,有的叫“号”。 比如↓ 今天青果君就来谈一谈这方面的知识,主要讲一讲姓、氏、名、字、号的起源及演变。 孟子曾说:“姓所共也,名所独也。”姓名,尤其是名字,是一个人所独有的符号标志。 姓 姓氏不分家,先有姓,后有氏,姓起源于母系社会,代表母亲一系,即子随母姓。 许慎《说文解字》卷二四“女部”:“姓,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班固《白虎通德论》卷九曰…

2025年6月22日 0条评论 138点热度 0人点赞 admin 阅读全文
名句名篇

今日夏至!夏天的20个雅称,你知道几个?

6月21日10时42分,我们将迎来夏至节气。   夏至是北半球白昼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也是“日光盈满雨充沛,月池荷花闻蝉鸣,浮瓜沉李沐堂风,蒲扇藤椅望星空”的美好时节。 夏至的到来,标记着盛夏季节的开始。你知道吗?古人给每个夏天都赋予了诗意的名字,美到极致。今天,一起来看看 《夏天的20个雅称》 01 首夏‌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南北朝·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首夏”指初夏,春末夏初,气候温和,芳草未衰,万物生机勃勃。“清和”与“未歇”勾勒出初夏的温润与活力。 02 孟夏‌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

2025年6月21日 0条评论 229点热度 0人点赞 admin 阅读全文
字词归纳

常见的106个多音字

2025年6月21日 0条评论 129点热度 0人点赞 admin 阅读全文
汉语拼音

“一骑红尘”,很多人都读错了……

近日,电视剧《长安的荔枝》正在热映中,“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一诗句的读音也引发热议。   “骑”在这里该读“qí”还是“jì”?6月17日,相关话题冲上热搜!   主持人康辉解释说,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的第七版可知,“骑”字在表示“骑兵”或“骑马的人”时,仅标注“qí”一个读音,而“jì”被明确标注为“旧读”。   据新华日报消息,记者咨询多位中小学老师,也证实了康辉的说法,语文课本中,“一骑红尘妃子笑”中的“骑”念qí。   早在1985年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

2025年6月20日 0条评论 138点热度 0人点赞 admin 阅读全文
历史典故

“平头百姓”为什么叫平头,难道都是推了平头吗?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若是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   “平头百姓”就是指普通百姓。何谓“平头”?“平头”真的是是指的头型吗。男女老少,高矮不等,也不能用齐平的头这样的景象来加以形容。那画面就真的很神奇了。最近在许晖的书中找到了解释。 其实,“平头”乃是一种裹头的头巾,这种头巾至迟到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成为巾带制度的一种常服了,而且属仆役专用。 中国古代把头上戴的东西称作“头衣”,共分四种:冠,冕,弁,帻。前三种是士以上阶层的男子所戴,庶民只能戴“帻(zé)”,这些头衣都是直接戴…

2025年6月19日 0条评论 149点热度 0人点赞 admin 阅读全文
历史典故

“雕虫小技”,雕的是什么“虫”?

中国人是非常谦虚的。如果某人在某领域或某方面取得了过人的成绩,受到别人称赞时,当事人往往都会谦虚地说:“雕虫小技,不足挂齿。” 那么为何在这个情况下,说这个话呢? 有典故说这个用法缘起于唐朝。当时,有一个叫做韩明宗的人,为人十分热心,喜欢帮一些年轻人谋求好的前程,有一次,当时的大才子李白给韩明宗写了一封信,并附上了自己的一些诗文,请韩朝宗帮忙介绍工作。李白在信的最后写道: 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 意思是说,恐怕我写的文章,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伎俩,不够让大人欣赏。 那么,这个“雕虫”,究竟是雕的什么虫呢?其实,雕虫…

2025年6月18日 0条评论 203点热度 0人点赞 admin 阅读全文
12345…16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古代学子没有考中,为何叫“名落孙山”?“孙山”是指哪座山?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当中皮匠是谁?原来被骗了这么久 宫保鸡丁里“宫保”是个什么称呼?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分别指哪里?其典故跟神话与《诗经》有关 “五花八门”是什么意思?指的是哪五花?哪八门? 爆竹的前世今生,从真烧竹子到火药发明之后的鞭炮年俗 为何象棋中“将”与“帅”不能碰面 原因很简单, 和一个故事有关! 风筝与古筝:从历史到名称的渊源 俗语“不撞南墙不回头”中的“南墙”,到底是指什么墙? 为什么是“装蒜”,而不是“装葱”或者“装姜”? 古代的更夫是如何判断时间的?他们除了打更,还有项更重要的任务 “压轴戏”是不是最后一个节目?
中国各个城市别称大全,古称别称和雅称150条千古流传的对偶佳句上厕所为什么用“上”,下厨房为什么用“下”?两者有何不同?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什么是“三教九流”?66个必备中国文学常识元旦诗词6首,6种人生情境说说腊八节2024年十大语文差错公布!超长古诗文9关挑战说说除夕“我的生肖到底属啥?”这事儿竟然是有国家标准的!
66个必备中国文学常识 人有“三急”还是“三疾”?是哪三急(疾)? 文言文固定搭配 “压轴戏”是不是最后一个节目? 古今单位换算 《吕氏春秋》里的智慧 “五花八门”是什么意思?指的是哪五花?哪八门? 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词名句 俗语“不撞南墙不回头”中的“南墙”,到底是指什么墙? 中国古代纪年月日 唐诗三百首(全) “我的生肖到底属啥?”这事儿竟然是有国家标准的!
本站QQ群: 73530681
建站是情怀!本站所转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有益信息宣传中国文化,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并且我们已标明出处,若有侵犯,请联系:readweb#qq.com (#换成@)删除。

COPYRIGHT © 2022 cunwo.cn.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

黔ICP备07001263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