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窝文化知识

  • 首页
  • 汉语拼音
  • 字词归纳
  • 名句名篇
  • 历史典故
  • 文化常识
  • 琴棋书画
文化常识
文化常识

年龄的别称

襁褓(qiǎng bǎo):不满周岁 孩提:二三岁 黄口:幼儿 龆龀(tiáo chèn):七八岁 幼学:初入学 垂髫(tiáo):儿童 总角:童年时代 豆蔻:女十三四 志学:男子十五 及笄(jī):女子十五 碧玉年华:女子十六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 弱冠:男子二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半命:五十岁 知天命:五十岁 杖家之年:五十岁 耳顺:六十岁 花甲:六十岁 杖乡之年:六十岁 古稀:七十岁 杖国之年:七十岁 杖权之年:八十岁 耋(dié):七八十岁 耄(mào): 八九十岁 鲐(tái)背:九十岁 期颐:一…

2023年9月9日 0条评论 2177点热度 4人点赞 admin 阅读全文
文化常识

中华礼仪用语

头次见面用久仰,很久不见说久违。 认人不清用眼拙,向人表歉用失敬。 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用包涵。 请人帮忙说劳驾,请给方便说借光。 麻烦别人说打扰,不知适宜用冒昧。 求人解答用请问,请人指点用赐教。 赞人见解用高见,自身意见用拙见。 看望别人用拜访,宾客来到用光临。 陪伴朋友用奉陪,中途先走用失陪。 等待客人用恭候,迎接表歉用失迎。 别人离开用再见,请人不送用留步。 欢迎顾客称光顾,答人问候用托福。 问人年龄用贵庚,老人年龄用高寿。 读人文章用拜读,请人改文用斧正。 对方字画为墨宝,招待不周说怠慢。 请人收礼用…

2023年7月24日 0条评论 2929点热度 0人点赞 admin 阅读全文
文化常识

端午时节话屈原

  马建红(法学博士)   春节的饺子,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传统节日总是无例外地与这些美食联系在一起。张中行先生在其随笔集《流年碎影》中,专门有一篇写“节令”的文章,文中介绍了节日里的活动和各种“吃”,比如他写到中秋节时,就说“中秋赏月是文人雅事,农村人是实利主义者,没有,也不懂这样的闲情逸致,过节的办法只是吃的改善。过节是因由,吃是目的。没有因由而吃,农村人没有这个力量;不量力而行,其结果必是更加穷困。可是趋向反面,终年过苦行僧生活,也实在难忍。折中之道是节日吃,非节日不吃。”似乎可以得出结论,就是古代这些传…

2023年6月21日 0条评论 2843点热度 0人点赞 admin 阅读全文
文化常识

中国完整的历史朝代表

1、夏朝:约前2070-约前1600年禹  共计:470年 2、商朝:约前1600-约前1046年汤  共计:554年 3、西周:约前1046-前771年周武王姬发  共计:275年 4、东周:前770-前256年周平王姬宜白  共计:514年 5、秦朝:前221-前207年秦始皇赢政  共计:15年 6、西楚:前207-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  共计:5年 7、西汉:前202-公元8年汉高祖刘邦  共计:210年 8、新朝:公元8-公元23年新太祖王莽  共计15年 9、玄汉:公元23-25年更始帝刘玄  共计:…

2023年1月12日 0条评论 3532点热度 0人点赞 admin 阅读全文
文化常识

申遗成功!关于中国茶,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中新网北京11月30日电(刘越)北京时间11月29日深夜,中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一句话总结——与中国人息息相关的“茶文化”,申遗成功啦!   那么,关于“中国茶”的这十大知识点,你知道多少呢?   茶之起源   茶叶起源于中国。历史文献中最早关于茶的记载传说,出现在中国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中:“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

2022年11月30日 0条评论 3321点热度 1人点赞 admin 阅读全文
历史典故

56个民族的故事

1、蒙古族 (měng gǔ zú)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2、回族 (huí zú)   回族是回民族的简称。十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中亚迁入中国,并同当地的汉族…

2022年9月14日 0条评论 938点热度 1人点赞 admin 阅读全文
历史典故

你知道“八拜之交”都是哪八拜吗?

头一拜:伯牙子期知音之交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春秋时,楚国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老师知道后,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涛声。伯牙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但是无人能听懂他的音乐,他感到十分的孤独和寂寞,苦恼无比。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

2022年7月1日 0条评论 2057点热度 0人点赞 admin 阅读全文
文化常识

我们中国传统节日由来大全

(1)二十三过小年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

2022年6月16日 0条评论 893点热度 0人点赞 admin 阅读全文
文化常识

历史上著名的“一门三杰”

蒙骜、蒙武、蒙恬(大秦) 项燕、项梁、项羽(楚) 班超、班固、班昭(东汉) 曹操、曹丕、曹植(三国) 孙坚、孙策、孙权(三国) 马腾、马超、马岱(三国) 诸葛亮、诸葛赡、诸葛尚(三国) 陆逊、陆抗、陆机(三国) 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三国) 张载、张协、张亢(西晋) 王羲之、王献之、王徽之(东晋) 苏洵、苏轼、苏辙(北宋) 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大明) 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民国)

2022年5月31日 0条评论 1929点热度 4人点赞 admin 阅读全文
文化常识

古人对十二个月的称谓

一月(孟春)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二月(花朝)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 三月(桃月)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四月(槐下)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五月(仲夏)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 六月(荷月)微雨过 小荷翻 榴花开欲然 七月(上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八月(清秋)夜雨做成秋,恰上心头 九月(桑落)菊花煮酒,落叶研磨,却道天凉好个秋 十月(霜华)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十一月(隆冬)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十二月(暮岁)大雪封门,一岁一…

2022年5月17日 0条评论 1662点热度 2人点赞 admin 阅读全文
1…34567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俗语“不撞南墙不回头”中的“南墙”,到底是指什么墙? 为什么是“装蒜”,而不是“装葱”或者“装姜”? 古代的更夫是如何判断时间的?他们除了打更,还有项更重要的任务 “压轴戏”是不是最后一个节目? 无事不登三宝殿?那哪些事情可以登? 一言既出 驷马难追的驷:到底是什么意思 一文读懂姓、氏、名、字、号 今日夏至!夏天的20个雅称,你知道几个? 常见的106个多音字 “一骑红尘”,很多人都读错了…… “平头百姓”为什么叫平头,难道都是推了平头吗? “雕虫小技”,雕的是什么“虫”?
中国古代纪年月日中国古代官职类文化常识汇总中国各个城市别称大全,古称别称和雅称150条千古流传的对偶佳句上厕所为什么用“上”,下厨房为什么用“下”?两者有何不同?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什么是“三教九流”?66个必备中国文学常识元旦诗词6首,6种人生情境说说腊八节2024年十大语文差错公布!超长古诗文9关挑战
100句中华千年古训(含翻译) 16个影响上下数千年的数字成语典故 古代的更夫是如何判断时间的?他们除了打更,还有项更重要的任务 为什么中国人夸人要用“牛”,而不用“马”? 历史上著名的“一门三杰” “重塑哪吒”为啥非得用藕? 家规家训100句 说说除夕 中国古代的“圣”和“第一” 丰子恺画春! 为什么说“黄花菜都凉了”?黄花菜凉了会怎样? 寺庙寺庙,“寺”和“庙”一样吗?有什么区别?
本站QQ群: 73530681
建站是情怀!本站所转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有益信息宣传中国文化,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并且我们已标明出处,若有侵犯,请联系:readweb#qq.com (#换成@)删除。

COPYRIGHT © 2022 cunwo.cn.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

黔ICP备07001263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