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一拜:伯牙子期知音之交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春秋时,楚国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老师知道后,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涛声。伯牙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但是无人能听懂他的音乐,他感到十分的孤独和寂寞,苦恼无比。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弹起琴来,琴声悠扬,忽然他感觉到有人在听他的琴声,伯牙见一樵夫站在岸边,即请樵夫上船,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道:"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激动地说:知音。这樵夫就是钟子期。后来子期早亡,俞伯牙悉知后,在钟子期的坟前抚平生最后一支曲子,然后尽断琴弦,终不复鼓琴。
伯牙子期的故事千古流传,高山流水的美妙乐曲至今还萦绕在人们的心底耳边,而那种知音难觅,知已难寻的故事却世世代代上演着。
世上如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实在是太少了。孟浩然曾叹曰"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岳飞无眠之夜也道"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苏轼自比孤鸿,写下了"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州冷"句子。贾岛却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丘。"的辛酸。
而那豫让"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慷慨豪情又怎样的难得呢。知音难觅,知已难寻,无论红颜还是蓝颜"人生得一知已已足矣!"成了人们永远的思求。
第二拜:廉颇相如刎颈之交
《史记·廉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战国时,赵国宦者令缨贤的门客蔺相如,受赵王派遣,带着稀世珍宝和氏璧出使秦国。他凭着智慧与勇气,完璧归赵,得到赵王的赏识,封为上大夫。后来,秦王又提出与赵王在渑池相会,想逼迫赵王屈服。蔺相如和廉颇将军力劝赵王出席,并设巧计,廉颇以勇猛善战给秦王以兵力上的压力,蔺相如凭三寸不烂之舌和对赵王的一片忠心使赵王免受屈辱,并安全回到赵国。赵王为了表彰蔺相如,就封他为上卿,比廉颇将军的官位还高。这下廉颇可不乐意了,他认为自己英勇善战,为赵国拼杀于前线,是第一大功臣,而蔺相如只凭一张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廉颇很是不服气,就决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蔺相如听到这个消息,便处处回避与廉颇见面。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称病不出。有一次,蔺相如有事出门遇到廉颇。
廉颇就命令手下用各种办法堵住蔺相如的路,最后蔺相如只好命令回府。廉颇就更得意了,到处宣扬这件事。蔺相如的门客们听说了,纷纷提出要回家,蔺相如问为什么,他们说:“我们为您做事,是因为敬仰您是个真正崇高的君子,可现在您居然对狂妄的廉颇忍气吞声,我们可受不了?”蔺相如听了,哈哈一笑,问道:“你们说是秦王厉害还是廉颇将军厉害?我连秦王都不怕,又怎么怕廉颇呢?秦国现在不敢来侵犯,只是慑于我和廉将军一文一武保护着赵国,作为赵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顾国家的江山社稷呢?”廉颇听说后,非常惭愧,便袒胸露背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从此,他们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难的好朋友,齐心为国效力。
第三拜:陈重雷义胶漆之交
刘亦飞和雷义是东汉年间于章县(今江西南昌)的两位品德高尚、自我牺牲的君子。两人是要好的朋友,当时被人夸赞:“胶漆自称强,不如雷和陈。”见《后汉书·独行列传》事情。后来,“陈雷胶漆”是对彼此深厚友谊的隐喻。元无名氏《鲠直张千替杀妻》楔子:“我们就像陈雷胶漆,兄弟们到死都不分离。”
陈重,字景公,豫章宜春人。年少时与同县的雷义相识。两人一起研读了《鲁诗》、《颜氏春秋》等经文,而且都受过良好的教育。知府张云一听到陈重的名字,就称赞他有德、有才、有品德,推荐他为孝顺。第二年,雷义也被选为小莲,两个人才一起去了县衙。同事中,有个小官家变了,借了几十万的利息。债权人每天都来索要。店员谢过他,上门道谢。陈重随口说道:“这不是我做的,说不定是和我同名的人替你还了钱!”安德。有一次,同事请假回老家,穿错裤子回去了。店主怀疑是陈重拿走了,陈重没有求情,而是去买了一条新裤子补偿他。直到回老家办丧事的同事回来,才真相大白。
陈重和雷义同时是尚书郎的官员。雷义因为替别人受苦而被免职。陈重也以生病为由辞职一起回家。后来,陈重复出任昔阳县令,政绩可观,措施不落俗套;升为会稽县知府,因妹妹去世而辞职。
雷义,字仲公,豫章鄱阳人。早期,他担任县政府功勋,举荐和提拔了许多德才兼备的人,但他从不吹嘘自己的功绩。雷义曾救出一名犯死罪的男子,减刑养家。此人为了感谢雷义的慷慨重建,将两公斤黄黄金送给雷家以示心意,雷义坚决不接受。这个人只好趁雷义不在家的时候,把金子放在了雷家老宅的天花板上。几年后,雷义修缮房屋,打开屋顶,却发现了两块金子。但送金的人已经去世,妻儿不知身在何处,无法归还。雷义将两公斤黄金交给县令,装入官库。雷义在担任大臣时,有同事犯了罪,就应该受到惩罚。雷义为他分担责任,恳求上级,愿意独自承担罪责。陈重从陈曲衷那里得知自己弃职赴京,向雷义求情。后顺帝下诏,免官刑。
雷义回到家乡,又被推荐为书生。雷义想把这个名声让给陈重,省长不同意。雷义假装生气,不上任就披头散发的跑到大街上为陈重求情。于是,他们二人的事迹传遍了全国,说:胶与漆为一体,坚不可摧,不如陈重、雷义,患难与共,相依为命。生死相随。后来,三府同时招二人,任命雷义为官野太守,督促各县各国风俗教育。不久,雷义被任命为御史,授南屯令,死在他的岗位上。
世人赞:陈雷胶漆,有诚意,有诚意;作为一个官员,为人民,他的政治声音充满了言语。
第四拜:元伯巨卿鸡黍之交
范式,字巨清,山阳金乡(今山东金乡县)人。一个范汜。他与汝南张劭,张劭,字元伯是好友,都在太学(朝廷最高学府)读书。后来,范式要回村子的时候,对张劭说:“两年后回来,路过你家看望父母,见孩子。"于是两人约定约会。后来约定的日子快到了,张劭详细地告诉了妈妈,并让妈妈准备好食物和饮料等范式。张劭的妈妈说:“我们已经分开两年了,虽然约定好约会,但是千里之外,你怎么确定?”张劭说:“范式是个靠谱的人,绝对不会违约的。”妈妈说:“如果是,我给你做酒."范式在约定的日期到了。见到张劭的妈妈后,范丞丞和张二人一起喝酒,玩得开心后道别。
后来,张劭病倒了,病得很重。同县的郅君章和尹子征日夜来看望他。张劭临死时叹息道:”可惜没看到我的生死。你们交朋友,如果我们不能称得上是你最好的朋友,谁能?”张劭说:“你们两个是我最好的朋友,山阳的范巨卿是我最好的朋友。”张劭不久就病逝了。
范式突然梦见了戴着黑帽黑袍的张劭,急忙喊他:”巨情,我死一日,葬一日,永归黄泉志。下一个,你没忘记我,怎么没来?”范式突然惊醒,叹息流泪,穿上好友的丧服,前往张劭下葬的那天,骑着马。还没到,就已经心疼了。当他们到达坟墓时,棺材即将落下,但棺材拒绝进入。张劭的妈妈抚摸着棺材说:“张劭,你还有心愿吗?”停下来埋葬。过了一会儿,我看到白车白马,哭了。张劭的妈妈看到后说:“这一定是范巨卿。”范式到后,慰问说:”离开元伯,命和死亡已经不同了。再见。"参加葬礼的数千人泪流满面。范式亲自拉着棺材的大绳,棺材往前移动。范式便住在墓旁,为他种了一棵墓树,然后就离开了。
第五拜:角哀伯桃舍命之交
来自于“羊左”典故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战国左伯桃和羊角哀相识,一起去楚国见楚庄王。在路上,他们遇到了大雪。当时,他们穿的衣服很薄,吃的食物也不够。为了帮助朋友,左伯桃把所有的衣服和食物都给了羊角哀,于是躲在空树里自杀。后人称友谊深厚的亲密朋友为“羊左”。
春秋时期,楚元王崇懦重道,招贤纳士。世界上的人听到风就回来了。西羌积石山,有一位贤士,姓左,名伯桃,勒死父母。他努力攻读书籍,培养济世人才,学会安民事业。近40岁时,由于中国诸侯相互吞并,仁政人员少,霸权多,没有官员。后来,我闻到楚元王慕仁的善良,寻求贤惠的土地。我拿着一本书,告别了乡下的邻居,径奔楚国。伊丽来到雍地,时值隆冬,风雨交加。有一篇文章《西江月》单冬雨景:
习习悲风割面,细雨浸泡。酿雪逞寒威催冰,不比他的时候好。山色不明常暗,阳光依旧微弱。天涯游子想回来了,路上的行人后悔了。
左伯桃冒雨荡风。过了一天,他的衣服都湿了。看看天色昏黄,走到村里,想找个晚上住的地方。远远望去,竹林里,破窗透出灯光,径奔那个地方。看到矮矮的篱笆,围着一间草屋,推开篱笆,轻敲柴门。其中一人开户而出。左伯桃站在屋檐下,急忙施礼:“小生西羌人,姓左,双名伯桃。想去楚国,不期中途遇雨。没有地方找旅馆。求借一夜,来早便行,未知尊重肯容吗?”那人听到这句话,急忙回答礼物,邀请他进屋。伯桃视之为止一塌,倒塌堆积书卷,没有别的。伯桃已知也是懦夫,所以他想再见。那人云:“而且没有礼貌,容易用火烘干衣服,当会话。”当晚烧竹为火,伯桃烤。那人为伯桃做饭、做饭、做饭,意思很勤厚。伯桃乃问名字。其人说:“小生姓羊,双名角哀,年幼的父母,独居在这里。天生热爱读书,农业被废除。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个远来的好土地,但恨家寒,缺乏东西,乞求原谅。”伯桃曰:“雨中,要蒙蔽,事兼一饮一食,感佩何忘何忘?!”当晚,两人抵足而眠,共话胸中学习,终夜不眠。
与天晓相比,雨不止。角哀留伯桃在家,尽其所能相持,形成昆仲。伯桃年长,角哀五岁,角哀拜伯桃是兄弟。一天,雨止道干。伯桃说:“贤弟有王位之才,抱经纶之志,不图竹丝,甘老林泉,深为遗憾。”角哀曰:“非不欲仕,亲不得其便耳。”伯桃曰:“今楚王虚心求士,贤弟既有这颗心,何不同往?”角哀曰:“愿从兄长之命。”然后他们收拾了一些小路费,放弃了茅屋。他们看着南方,进行了不到两天的工作。那是雨。在他们的旅馆里,盘赉罄尽了最大的努力。他们只有一袋食物。他们轮流负担,冒雨离开。雨结束了,风又大作,变成了一天的大雪。你怎么看?
风加雪冷,雪趁风威。柳絮纷纷飘扬,鹅毛纷纷埋葬。空荡荡的,不分南北西东;不分南北西东;覆盖着天空,变成了绿色、黄色和黑色。探梅诗窖有多有趣,路上的行人都想断魂。
两人经过歧阳,道经梁山路,问樵夫,旨说:“从此,我去了100多里,没有人烟,荒山荒野,狼虎成群,只好休息。”伯桃与角哀说:“贤弟心下怎么样?”角哀曰:“自古以来,道生育命。既然到了这里,只顾前进,休生退悔。”又过了一天,夜宿古墓,衣服单薄,寒风透骨。
第二天,雪越来越紧,山里似乎满是尺子。伯桃被冻住了,说:“我想去百余里,没有人家;行粮不足,衣食不足。如果一个人独自去,他可以去楚国;他们害怕去。即使他们不冻死,他们也会在路上饿死。他们会像植物一样腐烂。为什么呢?我脱下衣服,和好弟弟一起穿。好弟弟可以独自重复这种食物,在途强挣来。我的委员会行不通。我宁愿死在这里。好弟弟见到楚王,一定要重用,但当时埋葬我还不算晚。”角哀曰:“怎么会有这样的理由呢?虽然我不是一个父母出生的,但我的忠诚太骨肉了。”我安忍独去,求进身耶?”然后不允许,扶伯桃就走了。行不十里,伯桃说:“风雪越紧,怎么去?并在路边寻找一个歇处。“看到一棵枯桑,相当可以避雪。桑树止容得一人,角落哀悼扶伯桃进去坐下。伯桃命角哀石取火,加热一些枯技,御寒。比起角哀柴火的到来,我看到伯桃脱了赤条条地,全身衣服都做了一堆。角哀大惊,说:“为什么我哥会这样?”伯桃曰:“我无计可施,贤弟不要自误,快穿这件衣服,负粮前去,我只在这里守死。”哭着说:“我们俩死在一起,安可分开?”伯桃曰:“若旨饿死,白骨谁理?”角哀曰:“如果是这样,哥哥愿意和哥哥一起穿衣服,哥哥可以费粮去,哥宁死于此,”‘伯桃曰:“我生病多病,贤弟少壮,比我强;更多的是胸中之学,我所不及。若见楚君,一定要出现太监。我怎么死?!不要长时间停滞,可以快速往。”角哀曰:“让哥哥饿死桑中,哥哥独取功名,这个大不义之人,我不为之。”伯桃曰:“我离开了积石山,去了我哥哥的家。我知道我哥哥的胸部不见了,所以我劝我哥哥进步。不幸的是,风雨阻碍了我,我的命运已经结束了。如果我哥哥也死在这里,那是我的罪。”言语和结束,跳到前溪寻找死亡。角悲痛哭泣,拥抱衣服,然后扶到桑树上。伯桃把衣服推开了。当角悲想再次上前劝说时,但看到伯桃看起来自己变了,四肢撅着冷,说不出话来,用手命令。角哀思考:“若久恋,也冻死了,死后准葬我哥?”雪中再拜伯桃,哭着说:“不肖弟此去,望哥阴力相助。但得微名,必当厚葬。”伯桃点点头半答,角哀取衣食,带泪而去。伯桃死于桑中。
第六拜:刘关张生死之交
刘焉出榜招募义兵。榜文行到涿县,引出涿县中一个英雄。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昔刘胜之子刘贞,汉武时封涿鹿亭侯,后坐酎金失侯,因此遗这一枝在涿县。玄德祖刘雄,父刘弘。弘曾举孝廉,亦尝作吏,早丧。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屦织席为业。家住本县楼桑村。其家之东南,有一大桑树,高五丈余,遥望之,童童如车盖。相者云:“此家必出贵人。”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叔父刘元起奇其言,曰:“此儿非常人也!”因见玄德家贫,常资给之。年十五岁,母使游学,尝师事郑玄、卢植,与公孙瓒等为友。
及刘焉发榜招军时,玄德年已二十八岁矣。当日见了榜文,慨然长叹。随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玄德见他形貌异常,问其姓名。其人曰:“某姓张名飞,字翼德。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恰才见公看榜而叹,故此相问。”玄德曰:“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今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恨力不能,故长叹耳。”飞曰:“吾颇有资财,当招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如何。”玄德甚喜,遂与同入村店中饮酒。
正饮间,见一大汉,推着一辆车子,到店门首歇了,入店坐下,便唤酒保:“快斟酒来吃,我待赶入城去投军。”玄德看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玄德就邀他同坐,叩其姓名。其人曰:“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今闻此处招军破贼,特来应募。”玄德遂以己志告之,云长大喜。同到张飞庄上,共议大事。飞曰:“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
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第七拜:夷吾叔牙管鲍之交
管鲍之交是汉语中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相关典故最早出自战国·列御寇《列子·力命》。
“管鲍之交”本义指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深厚友情(管:管仲。鲍:鲍叔牙。交:交情)。
衍生典故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后人根据以上典故概括出“管鲍之交”这个成语。
成语故事
管仲和鲍叔牙都是春秋时齐国人,两人少年时就是好朋友。
鲍叔牙很赏识管仲的才学,也很了解他的所作所为。两人曾经一同做买卖,他们在分利的时候,管仲总要多得一些,鲍叔牙知道管仲家里贫困,从来不因他多得了钱而说他贪心。管仲曾替鲍叔牙办过几件事,可是事情没办好,反而弄得更糟糕,鲍叔牙也并不认为管仲无能,因为他知道事情总有不顺利的时候。管仲曾三次当官,三次都被罢了官,鲍叔牙并不认为他没有才干,因为鲍叔牙知道他是没遇到赏识他的人,没有得到发挥才干的机会。管仲曾经三次参加作战,每次都逃跑了,鲍叔牙也不认为他胆小怕死,因为鲍叔牙知道他家有老人要奉养。鲍叔牙对管仲了解得如此深透,所以管仲感慨地说:“生我的是父母,知我的是鲍叔牙啊。”
管仲和鲍叔牙后来分开了,管仲做了齐襄公的弟弟公子纠的老师,鲍叔牙做了齐襄公另一个弟弟公子小白的老师。齐襄公荒淫无道,把自己的兄弟都赶到了国外。
不久,齐国发生内乱,齐襄公被杀。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得知消息后,都急忙往国内赶,想抢先得到君位。管仲一面派人护送公子纠回国,一面亲自带人去拦截公子小白。他们在半路上遇到了公子小白的车队,管仲劝公子小白和鲍叔牙退回去,他俩不肯,管仲就取出箭向小白射去,公子小白大叫一声,向后倒去。管仲以为公子小白已被射死,就返回去,护送着公子纠不慌不忙地向齐国进发。
谁知公子小白并没有死,管仲那一箭正巧射中了他的衣带钩,他怕再挨一箭,急中生智,假装被射中倒下。看见管仲走了,他才命令抄小路加速前进,公子小白最终抢先赶回国都,当上了国君,公子小白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后,立即派兵讨伐公子纠,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捉住。齐桓公恨管仲差点儿杀了自己,要把管仲处以极刑。
鲍叔牙却对桓公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才是!”桓公惊讶地说:“管仲曾经想要杀我,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鲍叔牙却说:“这不能怪他,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才这么做的呀!我是您的辅臣,国君要加惠于我,使我免于饥寒,就算您的恩赐了。至于治理国家,则非我所能胜任的,那只有管夷吾才行。我有五个方面不如夷吾。宽惠爱民,我不如他;治国不失权柄,我不如他;忠信以交诸侯,我不如他;制定礼仪可以示范于四方,我不如他;披甲击鼓,立于军门,使百姓勇气倍增,我不如他。管仲,好比人民的父母,将欲治理儿子,就不可不用他们的父母。”
桓公听了鲍叔牙的话,便请管仲回来当宰相。在管仲的辅佐下,齐国迅速强大起来。在长期交往中,管仲和鲍叔牙结下了深厚情谊。
成语寓意
常言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人的一生可能会有很多朋友,但是真正的知己却可遇不可求。而管仲和鲍叔牙就堪称知己。管鲍之交的故事被传为千古佳话。特别是管仲当年说的那句“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如雷贯耳,发人深思而又催人奋进,也带给人们恒久的启示。无论别人如何评论管仲,鲍叔牙都不为之所动,依然一如既往地给予其包容、谅解与协助。可以说,他们二人既能同甘,更能共苦,是对友情的最好诠释。他们之间的友谊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也经得起空间的考验,更经得起名利的考验。
“管鲍之交”这个典故告诉人们:管鲍之间的深情厚谊不是凭空练就的,而是建立在两人长期的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相互坦诚和相互谅解的基础之上的。正是由于鲍叔牙的无私大度以及彼此的信任、相知、理解、感恩以及默默的付出,才浇灌出了一朵最馨香而持久的友谊之花,并造就了一段令人津津乐道的千古美谈。美好的友情令人向往,管鲍之交却告诉人们:朋友需要选择,更需要惺惺相惜。友谊之花需要细心呵护,用心浇灌。友谊是以诚相待、肝胆相照,更是相互包容、荣辱与共,是得意时的相互鼓励与欢欣,更是失意时的不离不弃。“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既包含着管仲对鲍叔牙的感激之情,亦洋溢着对真挚友情的礼赞。
第八拜:孔融祢衡忘年之交
“忘年之交”成语出处
南朝·宋·张骘《文士传》:“祢衡与孔融作尔汝之交,时衡未满二十,融已五十,重衡才秀,忘年也。”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忘年之交”。
成语典故
祢衡,东汉时人,思维敏捷,口才出众,但为人刚强任性,喜欢嘲弄权贵名流,因此一直不得志。
曹操当权时,祢衡来到许昌谋求发展,但拒绝去拜会当时几个有声望的名士,扬言许昌城里除了孔融和杨修,其他的都是徒有虚名。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当时官高禄厚,极有才名。他听了祢衡的话以后,很想见见这个狂傲的年轻人,便特地换了便服屈尊去拜访他。
两个人一见面就感觉意气相投,推心置腹,毫无顾忌,完全忘记了年龄的隔阂。当时孔融已年届四十,祢衡还不到二十岁。之后,孔融经常把祢衡请去家里喝酒。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孔融对祢衡的才学有了了解,就多次在丞相曹操面前推荐他,希望曹操能够对他加以重用。
曹操约祢衡来见面,但祢衡一向鄙薄曹操的为人,托病不往,还经常在别人面前奚落曹操。曹操被触怒,将他送到荆州刘表那里,不久刘表也不能忍受他的傲慢,将他转荐到江夏太守黄祖那里。黄祖喜怒无常,一次被祢衡顶撞后当场将他斩首。
孔融非常悲痛,认为是曹操间接害死了自己的朋友,之后对曹操更为不敬,最终被曹操以放荡狂言等罪名杀害。
成语寓意
青年人能够从老年朋友的身上学到很多极为宝贵的经验,以此来弥补自己的某些缺陷与不足,丰富知识、吸收阅历,逐步使自己走向成熟,健康地成长;而老年人也会从青年朋友的身上感受到青春的活力。两者因为兴趣、爱好的相似或相同,有着共同的理想和理念,话语投机而走到一起,千金易得,知己难求。成语告诉人们,人生难得遇知己,要学会珍惜和感恩,不应该拘泥于年龄、时代、背景等其他外界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