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窝文化知识

  • 首页
  • 汉语拼音
  • 字词归纳
  • 名句名篇
  • 历史典故
  • 文化常识
  • 琴棋书画
村窝
这里是地球村里的安乐窝,一个介绍文化知识的网站。(www.cwv.cn 村窝V)
文化常识

“三更半夜”说的是现在的几点到几点?

“三更半夜”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平时通常用来形容深夜很晚了,那这个“很晚”到底有多晚呢?具体指的是几点钟?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知道古代的计时方法。 《左传》:“日之数十,故有十时,亦当十位。” 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对时间就有了一定的概念,不过最早的一天并不是像现在分为二十四个小时,而是十个。   到了汉代,天文学家落下闳主持编制了《太初历》,将一天一夜分为十二个时辰,对应如今的二十四小时,分别从“夜半”到“人定”,同时也对应“子丑寅卯...”十二地支‌‌。 “夜半”为一天的开始,也叫“子时”,指晚上十…

2025年10月15日 0条评论 21点热度 0人点赞 admin 阅读全文
文化常识

中秋何时成为团圆节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中秋节,苏轼在密州太守任上,写下一阕《水调歌头》,寄给多年未见的弟弟苏辙。此词创作于“欢饮达旦”之际,但词中却充满凄清况味,词人对着天上的圆月发出感慨:“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此句也勾连出唐宋文学中的一个问题——中秋应是团圆佳节,为何文人却总是在写离别? 何事长向别时圆 唐代早期的中秋诗,总离不开寂寥的底色。王建那首脍炙人口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诗云:“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起句便写庭中空明的月色、树上的寒鸦、枝头的冷露和沾湿的桂花,显然…

2025年10月5日 0条评论 97点热度 0人点赞 admin 阅读全文
历史典故

退避三舍中的“三舍”,指的是多远?其中又有什么哲理?

“退避三舍”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成语,每一个成语的诞生,背后都有着关于这则成语的相关典故,这些典故大多都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情,也有一些是杜撰出来的故事。“退避三舍”它源自中国的历史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其中,“三舍”所代表的具体距离,以及这一成语背后的深层含义,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三舍”所指的具体距离 “舍”在古时候是用于测量距离的专用词,一舍就是30里,也就是现在的15公里。因此,“三舍”在古时候就是90里,在如今的话则是45公里的距离。“退避三舍”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

2025年9月23日 0条评论 199点热度 2人点赞 admin 阅读全文
历史典故

创始人为何叫鼻祖,甲骨文揭开秘密,原来自字本意为鼻

与西方字母文字不同,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有一段沉甸甸的历史与悠久的渊源,在历史长河中,文字经过漫长演化,很多已经失去了初始本意,被引申为其他意思,由此组成的一些词语让人满头雾水,比如创始祖师的另一称呼鼻祖。 鼻子是人体的一个器官,鼻子与始祖怎么看都是风马牛不相及,既然古人将创始始祖称之为鼻祖,那么两者之间到底有何关系呢?甲骨文中的“自”字揭开了秘密。 01 从文献上看,鼻祖一词始于西汉与王莽新朝交替之际。 汉赋四大家之一的扬雄(上图),历经西汉与新朝,他在《方言》一书中说,“鼻,始也。兽之初生谓之鼻,人之初生谓之首。梁…

2025年9月18日 0条评论 347点热度 0人点赞 admin 阅读全文
历史典故

衣是衣,裳是裳,古代的“衣裳”,原来是这么回事!看完涨知识了

嘿,朋友们!今天咱们要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古代时尚之旅,一起来探寻一下那神秘又有趣的 “衣裳” 世界。大家可别小瞧了这看似简单的两个字,里面的学问那可大了去了。这里首先告诉大家一个有趣的知识点,在古人的世界里,“衣”和“裳”它们是分开的,其各自有着明确的分工,是名副其实的“分体艺术”。   衣是衣,裳是裳 在古语里,“衣”通常指的是上衣。《诗经》中“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绿兮衣衣,绿衣黄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古时候的上衣多为交领右衽(即衣襟向右掩),长度及臀或更长,以遮蔽上半身为主…

2025年9月15日 0条评论 277点热度 0人点赞 admin 阅读全文
文化常识

古代也有三军统帅,那么当时的“三军”如何划分,都有何功能?

古代题材的电视剧之中,经常会出现“三军将士们”这样的台词,然而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咱们古代是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海陆空三军的,军队主要以陆军为主,虽然南方政权往往也有水师,但是水师里面也有“三军”。 那么古代的三军到底指的是那三军,而他们又各自有什么样的特点和功能呢?   一、 古代的三军,指的是前军、后军、中军。这种划分,主要是根据他们不同的功能决定的 古人讲的“三军”,跟现代意义上的三军完全不同,而是指前、中、后三军,大部分时候,前中后三军都是陆军,也有一些时候是水师,区分他们的并不是水陆,而是部队的…

2025年9月4日 0条评论 546点热度 0人点赞 admin 阅读全文
文化常识

刘邦称帝后,为了避免父亲给他下跪,想出一妙招,后世沿用两千年。

刘邦创“太上皇”制:解父子礼仪难题,延用两千年 刘邦平定天下、登基称帝后,面临着一道特殊的礼仪难题。按封建礼制,君臣之礼高于父子之礼,身为臣子的父亲刘太公,每次见到身为皇帝的刘邦,都需行跪拜之礼。 刘邦虽为帝王,却不愿父亲向自己下跪,一来违背孝道伦理,二来恐落得“不敬亲”的非议。为破解此困局,刘邦想出一妙招——册封父亲刘太公为“太上皇”。 “太上皇”虽无实际军政权力,却在礼仪上享有极高地位,位次居于皇帝之上。如此一来,刘太公无需向刘邦跪拜,反而由刘邦以父子之礼朝见父亲,既维护了皇权秩序,又兼顾了人伦孝道。 这一制度…

2025年8月30日 0条评论 306点热度 0人点赞 admin 阅读全文
历史典故

为什么用小蛮腰形容女子细腰是什么意思

通常在说一个女生腰特别细的时候,我们会说她有一握小蛮腰,那么你知道为什么要用小蛮腰来形容女子腰细吗?下面小编就来跟大家说一说。 简要答案 “小蛮”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个家姬的名字,因其腰细如杨柳,白居易曾写诗赞美过她。后来“小蛮腰”就用来形容女子的细腰了。 详细内容 01 小蛮腰原指白居易的家姬小蛮的腰,(白居易指家姬小蛮的腰像杨柳)。后指很小很细的腰。唐孟棨《本事诗·事感》:“白尚书(居易)姬人樊素善歌,姬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美姬樊素的嘴小巧鲜艳,如同樱桃;小蛮的腰柔弱纤细如同杨柳。…

2025年8月27日 0条评论 416点热度 0人点赞 admin 阅读全文
历史典故

打麻将“和”牌为什么叫“和(hú)”牌?

麻将又叫麻雀牌,简称雀牌,甚至直接就叫麻雀,是中国古人发明的一种四人博弈游戏。它的发明与麻雀有关,因此而得名。 麻将与麻雀有什么关系呢?因为民以食为天、无粮民不稳,所以从古时起,朝廷就在各地设有粮食仓库,也就是现在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国家粮食储备仓库,充分储备粮食,以备灾荒、瘟疫、战争等不时之需。 因为粮仓,所以就招来了许多麻雀啄食。朝廷为了解决麻雀啄粮的问题,专门组织了捕雀队,负责捕捉麻雀,并以队员各自捕雀的多少换取相应的酬劳。捕雀队闲时就以捕雀为游戏自娱自乐,久而久之发明了麻将。 麻将中的筒子就是圆形粮仓的横切面,…

2025年8月24日 0条评论 382点热度 1人点赞 admin 阅读全文
文化常识

酱油分生抽和老抽,“抽”指的是啥意思?区别很大,看完长知识了

“民以食为天”,而对于我们赖以生存的“食”,很显然已经有了更高的要求。“吃饱”,早已不再是困扰我们的问题,现在更重要的是“吃好”。 至于如何才能“吃好”,“烹饪”显然成为了重中之重。   而在烹饪中,除了火候的把握,各种调味品的使用,也是决定味道以及营养价值的重要因素。 食盐,醋,味极鲜,酱油,蚝油,等等这些调味品,看似简单易用,但却实际上有着不少门道。 光拿酱油来说,就有着生抽和老抽之分。起初的时候,我并不知道生抽和老抽还有什么具体的区别,以为只是不同厂家的不同叫法而已。反正都是酱油呗,一股脑全部都倒点…

2025年8月19日 0条评论 421点热度 0人点赞 admin 阅读全文
12345…19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三更半夜”说的是现在的几点到几点? 中秋何时成为团圆节 退避三舍中的“三舍”,指的是多远?其中又有什么哲理? 创始人为何叫鼻祖,甲骨文揭开秘密,原来自字本意为鼻 衣是衣,裳是裳,古代的“衣裳”,原来是这么回事!看完涨知识了 古代也有三军统帅,那么当时的“三军”如何划分,都有何功能? 刘邦称帝后,为了避免父亲给他下跪,想出一妙招,后世沿用两千年。 为什么用小蛮腰形容女子细腰是什么意思 打麻将“和”牌为什么叫“和(hú)”牌? 酱油分生抽和老抽,“抽”指的是啥意思?区别很大,看完长知识了 古语说“三长两短”,是哪三长和哪两短?专家:有4个历史渊源 一个古代服务员的故事——店小二这一称呼的由来
上厕所为什么用“上”,下厨房为什么用“下”?两者有何不同?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什么是“三教九流”?66个必备中国文学常识元旦诗词6首,6种人生情境说说腊八节2024年十大语文差错公布!超长古诗文9关挑战说说除夕“我的生肖到底属啥?”这事儿竟然是有国家标准的!“重塑哪吒”为啥非得用藕?申公...公...豹一家的真身是什么动物?
“五花八门”是什么意思?指的是哪五花?哪八门? “一骑红尘”,很多人都读错了…… 80句带“春”字的诗词飞花令 150条千古流传的对偶佳句 何谓“下榻”,有“上榻”这种说法吗? 春联、“福”字知识点 最美十首宋词,送给春天的你 “三更半夜”说的是现在的几点到几点? 小学语文“的、地、得”词语搭配积累 “黄花大闺女“里的“黄花”是哪种花? 小学语文1-5年级必须掌握的400个成语及解释 中国古代官职类文化常识汇总
本站QQ群: 73530681
建站是情怀!本站所转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有益信息宣传中国文化,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并且我们已标明出处,若有侵犯,请联系:readweb#qq.com (#换成@)删除。

COPYRIGHT © 2022 cunwo.cn.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

黔ICP备07001263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