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题材的电视剧之中,经常会出现“三军将士们”这样的台词,然而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咱们古代是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海陆空三军的,军队主要以陆军为主,虽然南方政权往往也有水师,但是水师里面也有“三军”。
那么古代的三军到底指的是那三军,而他们又各自有什么样的特点和功能呢?
一、 古代的三军,指的是前军、后军、中军。这种划分,主要是根据他们不同的功能决定的
古人讲的“三军”,跟现代意义上的三军完全不同,而是指前、中、后三军,大部分时候,前中后三军都是陆军,也有一些时候是水师,区分他们的并不是水陆,而是部队的功能属性。
说起前军、中军、后军的时候,很多人会觉得这是根据一支部队在前进路上的先后顺序来随便叫的,实际上这种说法不能说错,但并不完善。

通常情况下,古代军队出征,前军确实在前,中军确实在中,后军确实在后。但这并不是说在前面的就一定是前军,而在后面的就一定是后军。
实际上真正区分前军、后军、中军的,是他们的功能。首先,前军在古代军队中的功能,更多的是斥候,突击、工兵等作用。简单来讲,就是给大部队探路的,如果遇到小股的敌人就吃掉,遇到大鼓的敌人就等中军,遇到不通的道路就开路。
其次,后军在古代军队之中,主要的功能是保护大军粮道,后勤,避免中军被袭扰,同时还要充当一部分预备役的作用,简单来讲,就是为大军断后,保护粮道的。
最后再说中军,也就是一支军队的主力,他们的功能相对单一,也最为重要,那就是遇到敌人大股兵力,或者是坚守的城池之后,进行主力决战的。
这三者之间,因为不同的功能,所以对不对的要求也不同。
二、 古代三军各自不同的功能,决定了他们各自不同的战斗力倾向和特点

说完了“三军”不同的功能,其实也就决定了它们不同的战斗力侧重点,以及整支部队的特点。
首先,对于前军来说,他们往往是最先与敌人接触的,关乎到整个大军的士气,所以通常来讲前军士兵往往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精锐中的精锐,攻城拔寨,游击斥候,甚至有时候还要负责扫荡敌军,把它们往己方预定的战场上引。
同时,因为前军往往是斥候,讲究的是速度,所以以轻兵种为主,很少有各种重装备,就算是骑兵,也是以精锐的轻骑兵为主。所以前军的特点就是来去如风,以快字取胜。
其次,对于后军来说,他们最主要的功能是保护中军的后方,护粮道和充当预备役,所以后军通常也是辎重部队,行动较慢,防备力量也较弱,因为在大军的后面,敌人基本上都被扫荡干净了,所以往往比较杂,各种部队都有,战斗力也一般

最后再说中军,中军是整个大军的核心,他们人数众多,单个的士兵战斗力也许不如前军,但加起来的力量,绝对要远远强于前军。因为中军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跟敌人进行大决战,所以它突出的特点就是厚重而全面,各种重型装备,各种成建制的精锐部队,以及整个大军的指挥机构,都在中军队伍之中。
中军突出的特点就是稳,就算是前面前军战事不利,中军也要具备能够重新选出一支前军,然后向前横推的势力。中军不像前军一样,到处找机会打仗,他们往往在一场战役之中,只打少数几次决战,但每一次够可以影响战局那种。
三、 因为战场局势,环境都是不停在变化的,所以实际上古代的三军很多时候都是可以调换的
当然,战场形势千变万化,遇到的敌人也各不相同,古代三军又没有客观条件上的限制,所以其在整个部队中的地位,也是随时在变化的。
比如敌人全部是骑兵的话,那么想要在战场上寻求与骑兵决战,就得看是谁主动了。如果是地方的骑兵基于跟我作战,那么中军就可能还是中军,只需要加强防备的力量就可以了,比如各种盾牌阵法,枪阵等。
但如果是我军想要寻求敌人的骑兵决战,那么稳重的中军显然就不太合适作为主力了,这个时候作为前军的骑兵就派上了大用场,他们成为这一场战争中的中军,须得保护好体力,准备跟地方决斗。而中军的各种步卒们,反倒就要替前军的轻骑兵呢服务。
如果战场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攻城战斗,或者是持久战的话,那么负责后勤和各种装备建设的后军,反而就成了军队的核心。
所以说,古代所谓的三军,其实是根据战场的不同情况,可以进行互相转换的。甚至发展到后来,因为中国是农耕文明为主,打仗一般都是步兵方阵,防护中军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还因此发展出来的前、后、左、右、中五军,这也就是后来的五军都督府的由来。
四、 结语
因为中国人向来对于“中”这个字的执念,所以中原王朝打仗的时候,一般中军就是最强大的队伍。但是在周边的游牧民族之中,其实前后中三军的划分并没有那么明显。
最典型的就是宋朝时晋国南下的时候,分为东西中三路大军,根本没有了前军和后军,而且这三路大军之中,也没有谁更强的说法,只不过是因为主要攻击的方向不同,所以才分成了左中右三路。
近现代以后,因为热兵器的的出现,战场的局势变得更加复杂,所以以前按照前后中划分的这三军,实际上是被分成了很多的兵种,比如步兵,骑兵,坦克兵, 工兵等等。种类划分的越细致,说明战争机器越精巧,当它们合理组合在一起的时候,爆发的力量也越强大。
来源:百家号-章忠明观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