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官上任三把火烧了哪三把火
古人常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可是你知道究竟指的是哪三把火吗?
说起这句话几乎是人人皆知,可是有谁知道他的出处,与什么人有关,“三把火”到底指的又是哪“三把火”吗?今天我们就来简单的聊一聊。
其实“新官上任三把火”这句话最早并不是这样说的,而是经过慢慢的演变而来的。这句话的原型出自于著名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而三国演义里将火攻用得最出神入化的人是谁呢?没错,就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所以“新官上任三把火”这句话其实是因为诸葛亮而得来的。
根据三国演义的描述(有些非历史真实),刘备三顾茅庐终于将诸葛亮请出山。诸葛亮出山后,立即展现出了鬼神莫测之才。打的第一仗就是博望坡之战,这一战诸葛亮火烧曹军十万之众,烧得曹操大将夏侯惇,于禁,李典落荒而逃,这是诸葛亮上任的第一把火。
后来,曹操亲自带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知道刘备还不是曹操的对手,于是主动撤出了新野城。走的时候诸葛亮将新野的城中,预先埋伏了许多引火的材料,准备引诱曹操进城,然后放一把火烧死曹军。
结果曹操来到新野见城门大开,空无一人,以为刘备吓破了胆逃跑了,于是十分放心的命士兵们住进了城里,结果半夜火起,烧得曹操溃不成军。这是诸葛亮上任的第二把火。
虽然诸葛亮有鬼神莫测之才,但是毕竟当时刘备的势力太过于弱小,无法逆转大势。刘备被曹操一阵追打,最后逃亡江夏,只得联合东吴一起抗曹。而曹操也引大军屯于赤壁,准备一战而定南方,进而一统天下。
于是著名的赤壁之战爆发了,在这一战里三国演义彻底的将诸葛亮神化了。先是与周瑜一起想到用火攻,然后又草船借箭,最后居然借来了东风,结果这一把火彻底把曹操大军烧残废了,几十万大军只剩下二三十人落荒而逃,这是诸葛亮上任的第三把火。
于是“诸葛亮上任三把火”这句话就开始流传开来,成为了“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原型。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将这句话更广泛的运用,用来形容新上任的官员要做很多的事来理清头绪,但是都会选出最重要的三件事来处理,俗称“三把火”,以此来向下属展现自己的能力,建立自己的威望,于是就演变成了“新官上任三把火”。
因此,古人说的“新官上任三把火”中的“三把火”,原型实际指的是诸葛亮的博望坡之火,新野之火和赤壁之火这三把火。而在现代“三把火”指的就是三件事,具体什么事,那就是因人而异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这是很多人都熟知的一句话。
尤其对于很多机关单位上班的小伙伴来说,往往对这句话体会最深。那么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要说起来的话,这句话还是有典故的,据说是出自《三国演义》,诸葛亮当了刘备的军师以后,在短时间内,连续三次火攻曹操,第一次是火烧博望坡,主要是打败了夏侯淳的部队,第二次是在新野,第三次就是在赤壁,要知道赤壁那一战使得曹操只带了27个部下落荒而逃了,所以人们就说这是“诸葛亮上任后的三把火”,传到后来就变成”新官上任三把火“了。
但是很多人对于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理解是有偏差的,比如这句话最开始想表达的,指的是职场当中很多领导刚上任的时候,做的最开始的一些事情是很敬业的,也是很体贴下属的,大多时候跟大家还是打成一片笑脸相迎的,但是以后做的怎么样就不得而知了。不过现在很多人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更多的偏向于新官上任以后通过”烧三把火“来给自己立威,比如同样是四大名著的《红楼梦》中,在写到王熙凤协管宁国府期间,那王熙凤一到宁国府就开始制造点名册、逐一认人、合理分工并明确工作时间纪律等,这就是典型的上任后通过”烧一把火“来给自己立威信,而后又通过一系列奖罚让大家对自己服帖,这应该是很多领导最擅长使用的”套路“了。
其实,作为职场人士来说,我觉得大多数领导,尤其是现在很多领导,反而开始走另外一种路线了,那就是上任以后,先不着急四处烧火立威,而是俯下身子去调查调研,首先去基层了解一些真实的情况,然后再提出自己的管理理念等,相比于一上任就烧火,我觉得这种法子好像更科学合理,那么你觉得呢?
来源: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