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可不嘛!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诸葛亮是何等大名又鼎鼎的军师啊,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但三人的力量集结起来,却能胜任诸葛亮。所以朋友们啊,千万不要放弃,加油,坚持便是胜利,你们是最棒的!
那么,问题来了,皮匠是谁?
诸葛亮虽不是神,但却不亚于神。他的神机妙算,他的出神入化,他的神乎其技。可小小的皮匠(制作皮鞋的手工艺者)为啥能顶一个诸葛亮?这,是否过于夸张呢?
其实,这当中是有故事的。
一、据传,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一次带兵作战,却被一条大河阻挡,河水湍急,河面多是大而尖的礁石,普通的木筏子根本不得过河。正思索如何过河呢,却来了三个名不见经传的皮匠,三人给诸葛亮献了一策:买三头牛,将牛肚皮从中割破,取下牛皮,再叫士兵对着牛皮吹气,也就是“吹牛皮”,待到牛皮鼓鼓的,便可,再将它制成牛皮筏子,这样的筏子不怕礁石撞击,即可过河。
诸葛亮当时一筹莫展,可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但听了此条计谋后,当即茅塞顿开,举双手赞扬三个皮匠。
果然,诸葛亮使用此方法过了河。而这个故事便被广泛流传开了,成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谚语。
二、上述说法属于民间流传,可信度不高。
据传,赤壁大战时期,诸葛亮即将上演精彩绝伦的“草船借箭”,拟定作战方案后,便将其吩咐给手下的三个裨将(古代一种官职)处理。但诸葛亮当时选用的是普通的草垛,三个裨将认为普通草垛不可掩人耳目,更何况是曹操这么精明的鬼才!于是,这三个裨将擅作主张将普通草垛进行更换,换成了草人,并给其戴上盔甲,活灵活现,恍惚一个个真人在眼前。
果然,“草船借箭”大获全胜。三个裨将因改了这一个小小的细节而受到诸葛亮的极力表彰。民间有了说法,雏形乃:三个裨将赛诸葛亮。
“皮匠”实则为“裨将”的谐音,裨将,即副将,大家想想,一个普通百姓从士兵混到副将这个官职,必然得历经许多世事,必然得增长许多见闻,不论是武力还是智力俱不亚于一般人,而三个(这里实则有多个的意思)有才能、有自己想法的副将联合起来思索问题,其智谋是要超过诸葛亮的。
它就代表人多力量大,团结便是力量。可是到了后来呢,以讹传讹,一传十,十传百,成了对音不对字,“裨将”成了“皮匠”,甚至为了押韵,使之更加形象生动,还在前边加一个“臭”字,“臭皮匠”对应“诸葛亮”,意在表明许多个很普通很普通的人在一起,定能胜任强大有智谋的一个人。
怎么样呢?朋友们,是不是被骗了许久呢?
来源:快传号-小蕊话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