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在看古装电视的时候,总是会在酒楼或者客栈,听到客人们对端茶递水的打杂人员都称做店小二,那么大家就疑惑了,为什么把古代服务员称作店小二呢?在这里,大家先猜测一下,若没有自己想到的内容,那我们评论区走起。
其实,在元朝时期,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老百姓一般是没有名字的,只有等到上了学,才会有学名,同样等你做了官,也就有了官名。但是,普通百姓家的孩子能够上学或当官的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是没有这个机会的。因此,他们的名字多是用行辈或者父母年龄合算一个数目作为称呼。
如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曾祖父叫“四九”,父亲叫“五四”,二哥叫“重六”,三哥叫“重七”,他本人叫“重八”。古代酒店或旅店里的服务员,很显然都是老百姓,所以,人们也要给他们取一个数目符号用来称呼。当家老板是理所当然的“店老大”,这些服务员也就随之被人们称之为:“店小二”了。
其实最开始在宋元话本戏剧中,“店小二”的全称是“店小二哥”,这正是尊称店主人为大哥、尊称伙计为二哥的一个例证。只不过后来,四个字的称呼不如三个字顺口,因此“店小二哥”逐步演变成了“店小二”。
当然这是官方的解释,其真实性也是有待考究的。除了以上说法,也有其他说法,供大家参考。
1,汉朝,《史记》记载,汉代的大文学家司马相如,“相如与(卓文君)俱之临,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垆。“自着犊鼻裤,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司马相如自己当保佣,就是小二,跑堂的。他老婆站柜台卖酒,中国用女人当酒托自古皆然,唐·韦庄:垆边人似月。明·何景明:未作当垆卖酒人,难邀隔座援琴客。
2,宋元时期,参考《水浒传》等等。在《水浒传》中,“店小二”是一大类酒铺饭店客店的服务人员的统称。在《水浒传》中,除了“店小二”之外,还出现了同类的其他称呼,比如“酒生儿”、“酒保”、“过卖”等等,并且在书中大量混用。“酒保”这个称呼其实出现得远远早于店小二,在秦汉时期的文献中,我们就能够找到“酒保”用法,它也是店小二的一个别称。“过卖”则是宋代出现的对店小二的一个时代性称呼。
3,明清时期,《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中那位天长才子杜慎卿过江来南京,同友人徜徉雨花台岗上,“坐了半日,日色已经西斜,只见两个挑粪桶的,挑了两担空桶,歇在山上。这一个拍那一个肩头道:‘兄弟,今日的货已经卖完,我和你到永宁泉吃一壶茶,回来再到雨花台看落 照。’杜慎卿笑道:‘真乃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一点也不差。’”可见,在古代称之为酒保才是主流。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内容,喜欢这篇文章请给个一键三连,点赞,收藏和转发。咱们下期再见,大家有什么想要我科普的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满足读者要求,创作更多大家喜欢看的作品。接下来的日子,我为你科普吧。再见
来源:百度百家号-小叶子爱动漫